足迹
楞严经修学法要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9集《 楞严经修学法要》(第1页)

《楞严经》修学法要,常钦和尚尼慈悲,诸位法师,诸位在家菩萨,阿弥陀佛!
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页,丙二、发明三观以示调伏。

我们前面的重点讲到菩萨的安住,这一科讲到菩萨的调伏。这个安住的重点,就是在破妄显真,本经的基本上的所观境,都是我们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。

一、这一念心性,当它向外攀缘的时候,所谓的心有所住,当它住在外在的一个相状的时候,这时候就是全体是虚妄了,造成很多的烦恼跟痛苦,所以这一部分我们是讲破除,完全的破除。

二、当一念心性是安住在不迷、不取、不动,向内安住的时候,它全体是真实,所有涅槃安乐的根本。

所以我们在前面花了很多的时间来分别:什么是我们心性的真实面?什么是我们心性的虚妄面?这一部分就讲到安住的问题:以不生灭心为住,菩萨才能够产生真实的快乐,跟真实的功德。那么当我们安住以后,接下来做什么事呢?就是调伏。

调伏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,在本经把生命分成两个部分,一个是:我们众生的一个整体的生命;一个是:一个各别的生命。什么叫整体生命呢?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,它是离一切相的,那种无相的真如。古人说是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。三际就是说:它本身过去是如此,现在如此,未来如此。在时间上是充满了三际,在空间上是充满了整个十法界。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,这个就是我们前面讲安住。

其实:菩萨的安住——就是安住在这一念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的心性。

但是这个地方还有另外一个问题,你不是安住就没有事了,我们由于这样的心性,因为我们多生多劫造了很多、很多的业力,菩萨还要处理业力的问题。这个善恶的业力,它会熏习我们的心性,就会创造每一期、每一期的生命果报出来,所谓的五阴身心。由于我们过去的生命,创造今生的生命,也将由于今生的生命,创造来生的生命,所以菩萨不是安住就没有事了。

当然阿罗汉安住就没事了,阿罗汉他不处理个别生命的。我们看阿罗汉的思考模式,对生命是一种逃避的。凡夫是全心的投入,弄得自己很痛苦。阿罗汉是全盘的逃避,结果失掉了功德庄严。菩萨对生命这一块啊,是比较中道的,他也不全心的执着,但是他可也不逃避,那么他是什么心态呢?他是调伏——面对它、改变它、调伏它。

这个五阴身心,我们当然是要接受。我们由于过去的善业跟罪业的和合,把你的身心世界创造出来,可能是一个男人的身心世界,也可能是一个女人的身心世界,不管你满不满意你现在的色受想行识,我们是要接受的。那么接受以后,我们怎么去改造未来?因为你现在的身心是要创造未来,所以你怎么去经营你今生的生命?就是讲调伏的问题。我们对于这个五阴身心,我们待会马上讲到,菩萨怎么去观察五阴?怎么去面对五阴?怎么去调伏五阴?

那么五阴的重点有两部分:第一个是你的感受,另一个是你的想象。

第一、首先我们会观察到:我们的生命世界有很多的感受。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有快乐的感受、有痛苦的感受。这个感受是看到你过去生命的业力,就是你从什么地方来?如果你今生的感受,大部分都是快乐的,表示你从善业中来,你前生造了很多的善业;如果你今生的感受,大部分都是痛苦的,那你是从罪业中来。所以我们从我们今生的身心世界,我们可以看到,我们过去做了什么事情,这个感受叫做认命。佛教只要是过去的东西,就是认命。佛教不试图改变过去,因为不能改变。所以你看凡夫,就是在果报上一直改变,结果弄到自己痛苦当中更增加痛苦。

第二、我们所要观察的是我们心中的想象,这个是关键。因为你的想象,就看到你的未来。你面对生命的快乐、你面对生命的痛苦,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,这是看得到你未来的相貌。有些人,他有一块苹果,他就有一种冲动,想要切一块跟别人分享,这个人来生是大福报的境界。有些人,他有苹果,他是把它藏在口袋里面,那你来生就是贫穷。同样一个苹果,就看到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思考模式,也就看到他未来的生命相貌的雏型,已经看出来了。一个人到了四十岁,你的思考模式,大概就是你来生的一个图形就出来了。当然,在你死亡之前,你都可以改变,但是等你死亡以后,你又变成另外一个认命了,你这个业又变成另外一个果报,那你又得认命了,你这个机会就丧失掉。

所以,我们对五阴身心,跟前面的破妄显真不同:破妄显真对于这个虚妄的攀缘心,是完全消灭。但是五阴身心当然它也是虚妄相,但是它是不能消灭。因为:

你的菩提性、你来生的安乐道、解脱道,都在你一念的想象力!

菩萨对于五阴身心是转变,你得借假修真,你这个打妄想的心,就是你成佛的心!

所以佛陀在讲安住以后,菩萨以不生灭心为住;下一个开始要面对生命,开始去改变你的生命。当然你要改变它,你得先了解它,所以我们这一科开始讲到发明三观,菩萨以空假中三观来调整自己的心态,来创造安乐解脱的未来。这个是一个菩萨安住以后,下一个要做的工作,就是调伏。

丙二、发明三观以示调伏(分二:丁一、总徵。丁二、别释。)

丁一、总徵

佛陀的一个拢总的徵问:

【阿难!云何五阴,本如来藏妙真如性?】

佛陀就问阿难尊者说:是要怎么样才知道,我们凡夫的五阴身心,它的本质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?这个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。

我们解释五阴是分两部分:

一、它的相状:是假借因缘所生,当然这因缘主要是业力,它的色受想行识都有它的相状跟作用。

二、但是它的本质,是如来藏妙真如性。

心性跟五阴的关系是怎么样呢?

这整体生命跟个别生命之间,我们拿一个黄金,黄金是没有形状的,但是你可以把黄金塑造成一个佛像,你也可以把黄金塑造成一只蚂蚁、你也可以把黄金塑造成一个转轮圣王,这就有相状了。不同的相状,它就扮演不同的功能角色,但是这个相状是暂时的。诶…我们觉得这相状时间到了,又把它重新又熔成黄金,又创造另外一个相状出来。那么每一个各别的相状,这个就是五阴的相状。但是它们的本质统统是黄金,这个本质是不能改变的,没有黄金,就没有这些相状。